風起云涌,2016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。備受矚目的基因組編輯新技術NgAgo將河北科技大學韓春雨推到了風口浪尖。如今,NgAgo的重復性已經(jīng)不僅僅是簡單的科學問題,還參雜著學術道德、經(jīng)費政策等諸多復雜的世俗因素。魏則西,這位因滑膜肉瘤去世的年輕人使百度、莆田系、部隊醫(yī)院成為了眾矢之的。這一事件也對國內腫瘤免疫治療的發(fā)展產(chǎn)生了巨大影響。
2016,科研成果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沖向我們的線月份,寨卡疫苗的研制獲初步成功。9月份,全球首例“三父母嬰兒”誕生。明星技術CRISPR不再局限于基礎研究,正在一步一步向臨床走去。這一年,科學家們還拿起武器向“偽科學”展開反擊。百余位諾獎得主聯(lián)署公開信,要求綠色和平停止反對轉基因。
生物通自2005年起就開展了年度生命科學領域十大新聞評選系列活動,2016年第十二屆“生命科學十大新聞評選”即將拉開帷幕,歡迎讀者們投票并補充候選新聞,讓我們一道用最真實的筆觸記錄生命科學領域成果、事件和科研熱點,把握住生命科學的主脈。
成功投票的讀者將獲得一次轉盤抽獎機會,此次抽獎中獎率高達100%哦,不要錯過!
在基因組學和合成生物學領域,Craig Venter一直是先行者。由于在人造人,以及對基因研究等方面的偏執(zhí)熱愛,其因此被戲稱為“科學怪人”。今年三月,Venter設計并合成了一個最小的細菌基因組,它只含有維持生命所必需的473個基因。
5月,河北科技大學韓春雨等人報道稱,他們證實可以利用格氏嗜鹽堿桿菌(Natronobacterium gregoryi)的Argonaute來實現(xiàn)DNA引導的基因組編輯。這項研究受到了廣泛關注,但也引發(fā)了不少爭論,至今實驗是否能重復尚待進一步探討。
臉譜網(wǎng)(Facebook)創(chuàng)始人、首席執(zhí)行官Mark Zuckerberg(扎克伯格)和他的妻子Priscilla Chan,并不是第一個試圖涉足科學界的億萬富翁,今年9月份,他們宣布出資30億美元,募集一支“夢之隊”的科學隊伍,共同努力推動基礎科學研究。
北京時間10月3日,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(yī)學獎揭曉,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(Yoshinori Ohsumi)由于其在細胞自噬機制研究中取得的成就而獲得該項殊榮。
今年五月,美國白宮宣布啟動“國家微生物組計劃”,研究地球上的多種微生物菌群。這是奧巴馬政府繼腦計劃、精確醫(yī)學、抗癌“登月”之后推出的又一個重大國家科研計劃,無疑為目前火熱的微生物組研究又加了一把火。與此同時,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們開始探索通過微生物組治療人類疾病,并取得了大量振奮人心的研究成果。
2016年9月27日,Science網(wǎng)站的熱門新聞無疑是世界上首個“三父母”嬰兒的健康誕生。來自紐約新希望生育中心(New Hope Fertility Center)的醫(yī)生,在華裔生育學家張進(John Zhang)的帶領下,使用了一項有爭議的遺傳技術——紡錘體核移植(spindle nuclear transfer),來避免一種可能致命的遺傳性疾病傳遞給下一代。除了擴展了體外受精(IVF)程序的范圍之外,該技術因為使得出生的嬰兒有三個遺傳學父母而臭名昭著。
有越來越多的證據(jù)表明,早在要孩子之前父母的生活方式及其所居住的環(huán)境,可能會影響后代的健康。今年Science兩個獨立研究組展示了父親飲食對RNA的重要影響,這種影響會改變后代的基因調控,引起相應的代謝紊亂。
艾滋病在世界范圍內廣泛傳播,嚴重威脅著人類健康和社會發(fā)展,一直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。HIV-1是引起艾滋病的主要病原體。Temple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使用CRISPR-Cas9基因編輯技術,成功從活體動物基因組中切除了HIV-1 DNA。這一突破性研究發(fā)表在Gene Therapy雜志上,是通過基因編輯治療HIV的關鍵一步。
線粒體是細胞內的膜結合組件,常常被描述為細胞的“動力室”。它們一直被認為是真核生物中生命必不可少的組件,不出意外,每一個已知的真核生物都有線日在《Current Biology》發(fā)表的一項研究,對這一觀點提出了挑戰(zhàn)。他們發(fā)現(xiàn)了一種真核生物,這種生物根本沒有包含有線粒體的蹤跡。
國際人類表觀基因組協(xié)會(International Human Epigenome Consortium, IHEC)公布了一系列研究成果,包括表觀遺傳對免疫力,細胞系確定和細胞分化的影響。
明星技術CRISPR已經(jīng)不再局限于基礎研究方面的應用,今年不少研究組用事實證明CRISPR可以用于治療遺傳疾病,開年的三項研究就分別證明了通過編輯一個與肌肉功能相關的基因,修復杜氏肌營養(yǎng)不良癥小鼠的一些肌肉功能,可以治愈這一遺傳性疾病。
寨卡病毒(Zika virus, ZIKV)于1947年通過黃熱病監(jiān)測網(wǎng)絡在烏干達寨卡叢林的恒河猴中首次發(fā)現(xiàn),隨后在全球爆發(fā),至少66個國家和地區(qū)出現(xiàn)了寨卡病毒感染病例(WHO),寨卡疫情已經(jīng)成為全世界關注的重要公共衛(wèi)生問題。
CRISPR除了上演“科教片”以外,還有“家庭倫理劇”——圍繞Broad研究所頒發(fā)的專利和仍在審查的加州大學的專利申請,CRISPR知識產(chǎn)權(IP)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大戰(zhàn)。今年這一戰(zhàn)場出現(xiàn)了新的武器。
2006年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開發(fā)了一個變通方案,將四個轉錄因子引入特化的成體細胞,再將其重編程為誘導多能干細胞(iPSC)。十年過去了,我們對iPS重編程有了怎樣的認識,iPS技術又發(fā)展到了什么程度呢?
6月,Nature網(wǎng)站發(fā)表了一篇題為“Science stars of China”(中國科學之星)新聞特寫,為我們介紹了從太空科學、生物學、海洋研究、物理學、極地探險到環(huán)境保護,對這些領域有著巨大的影響,提高了國家在科學界地位的一些頂尖的中國研究人員。
今年上半年,一位年僅21歲的小伙子魏則西從被檢出滑膜肉瘤,到去世用了兩年時間。這一事件除了讓百度、莆田系、部隊醫(yī)院等成為眾矢之的,而且事件的預計后果還包括整治未經(jīng)審批的干細胞治療和臨床試驗,這對于國內腫瘤免疫治療的發(fā)展也許會產(chǎn)生無法磨滅的影響。
超過100名諾貝爾獎獲得者聯(lián)署了一封公開信,強烈要求綠色和平組織(Greenpeace)不再反對轉基因生物。這封信要求綠色和平停止阻礙一種基因工程稻米的引入。支持者稱,這種稻米可能為發(fā)展中國家減少因缺乏維生素A而導致的兒童失明及死亡。
今年暑假剛過,關于中國醫(yī)生用小蘇打“餓死”癌細胞就傳遍了微信朋友圈,主要是說,浙江大學醫(yī)學院附屬第二醫(yī)院放射介入科醫(yī)生晁明和浙江大學腫瘤研究所教授胡汛研發(fā)出一種稱為“靶向腫瘤內乳酸陰離子和氫離子的動脈插管化療栓塞術”(TILA-TACE),利用這種技術,他們治療了40位癌癥患者,全部有效,那么這是一種新療法,還是空穴來風呢?
7月7日,Juno Therapeutics宣布其CAR-T療法JCAR015的II期臨床試驗(ROCKET)因導致3名患者死亡已被FDA叫停。去年Celgene斥資10億美元簽下與Juno Therapeutics公司10年全球合作開發(fā)與行銷權,讓后者名噪一時,也成為了CAR-T 細胞免疫治療的領先者。此次臨床試驗采用的是重組后的T細胞,治療成人的復發(fā)性急性淋巴細胞白血?。╮elapsed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),超過20名患者參于此臨床試驗。
美國當?shù)貢r間11月9日,2016年美國大選結果塵埃落定,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(Donald J. Trump)被選為美國第四十五任總統(tǒng)。在過去的18個月里,科學界和競選活動之間幾乎沒有任何互動。不少科學家表示,特朗普選舉為總統(tǒng),對于科學界來說絕非好消息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