封面新聞記者7月11日從中國科學院獲悉,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李偉研究員、周琪研究員團隊開發(fā)的逆轉座子基因工程新技術,首次實現(xiàn)以核糖核酸(RNA)為媒介的基因精準寫入,有望為遺傳病、腫瘤等疾病的治療帶來更高效、更安全、更低成本的全新治療方式...
“2月25日上午9點開始,廣州市婦兒中心和罕見病聯(lián)盟合作,一共安排了19場講座,每場半小時,內容涉及目前比較常見的罕見病。2月28日下午,我們在花城匯廣場舉辦義診活動,十多位專家出診。”近日,中華醫(yī)學會罕見病分會副主任委員、廣州市婦女兒童...
由中國工程院院刊《工程》(Engineering)評選的2024全球十大工程成就18日在京發(fā)布,CAR-T細胞療法、嫦娥六號、低軌通信衛(wèi)星星座、柔性顯示、高溫氣冷堆核電站、智能工廠、無人駕駛汽車、手術機器人、文生視頻大模型Sora、超大型...
在科技日新月異的發(fā)展進程中,生物科技與健康科技的深度融合正以前所未有的態(tài)勢重塑醫(yī)療行業(yè)的格局。即將拉開帷幕的CES Asia 2025第七屆亞洲消費電子技術貿易展(賽逸展),作為全球科技領域的重要盛會,無疑將聚焦這一前沿領域,為可穿戴設備...
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里,有這樣一群人,他們承受著常人難以想象的痛苦和挑戰(zhàn)。他們所患的疾病不僅罕見,而且往往伴隨著長期的治療過程和高昂的醫(yī)療費用。這些罕見病患者的故事,如同夜空中最微弱的星光,雖然不易察覺,卻同樣閃爍著生命的光芒。今天,我們...
不同國家和地區(qū)對罕見病的定義有所不同,而世界衛(wèi)生組織定義,患病人數(shù)占總人口0.65‰~1‰之間的疾病或病變,屬于罕見病。 大家比較熟悉的罕見病有“漸凍人癥”(肌萎縮側索硬化癥)、“月亮的孩子”(白化?。?、“瓷娃娃癥”(成骨不全癥)、“不...
每年的2月28日,國際罕見病日為世界帶來了一縷關愛與希望的光芒。今年的主題是“More than you can imagine”,意在強調,不僅僅是罕見病本身,更是病患家庭所承受的壓力與挑戰(zhàn)。廣州婦兒中心遺傳與內分泌科作為聚焦罕見病的重...
2024年即將到來,科技的飛速發(fā)展在不斷重塑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,推動著社會的進步與變革。本文將探討四大新興科技領域:人工智能、量子計算、生物技術和可再生能源,帶你了解它們的現(xiàn)狀、潛力以及對未來的影響?! ∪斯ぶ悄埽ˋI)作為當前科技發(fā)展...